职教资讯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怎么建?
发布人:法务与规划发展处  发布时间:2021-06-18   浏览次数:520

专业是职业本科学校办学的核心着力点,是链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端与产业发展需求端的桥梁和纽带,是事关职业本科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是决定职业本科能否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实现“升本不忘本、升格不变质”的关键因素。职业本科不能忘的“本”是职业教育,不能变的“质”是职业教育特色培养路径质的规定性。推进职业本科建设应把着力点放在专业上,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并以专业的提档升级引领带动各项事业整体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建好职业本科的专业呢?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践思考,认为职业本科专业办学模式应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系统重构,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重定培养定位、重建课程体系、重配师资队伍、重塑管理机制等,形成职业本科专业建设范式,发挥职业本科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转型与升级并举。职业本科从历史发展看是脱胎于专业教育、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教育,虽已升格为本科学校,但是从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任务并未彻底完成。因此,专业建设上要坚持转型与升级并举:一方面,继续深化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进一步弱化学科体系对职业本科专业教学的影响,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动德技并修、育训并举、书证融通,办适应性更强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由专科专业向本科专业的升级,深化培养理念转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做好支持条件配套,切实提升专业技术理论厚度、强化技术复合宽度、挖掘应用研发深度,办更接地气的本科教育。


二是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职业本科从理论本质上看是职业教育,与高职专科“同宗同源”,应遵循职业教育基本办学规律,同时也要避免将高职专科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延续到职教本科。因此,专业建设上应梳理界定哪些是需要继承推进的、哪些是需要纠正并进一步发展的,实现继承与发展并重:一方面,职业本科升格不能简单否定高职专科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应坚定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坚持和巩固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制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类问题,瞄准培养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切实举措解决问题,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升级步伐。


三是坚持融合与创新联动。职业本科从应然本源上看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产生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两者是共生的,如果职教本科培养的人才不能更好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需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产业升级步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职业本科专业建设上要坚持融合与创新联动:一方面,要融合进产业企业,专业嵌入产业链条、课程对标生产环节、课堂引入工作情境、教法结合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校企共生体;另一方面,要创新出符合职业本科长期发展规律的体系方法,融合的目的是人才培养,推动持久融合靠的是创新,要坚持企业出题目、专业做文章,围绕企业技术堵点、管理难点、关注热点,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推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及时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有效机制。


二、实施路径


一是重定培养定位。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相比,其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发生了上移,因此其培养定位也要相应改变。结合实践分析,应主要瞄准高端性、复合性、创新性三个维度。所谓高端性,是指职业本科对比高职专科培养定位要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移。一方面,对接新兴高端产业发展要求,积极依托原有特色办学优势,拓展专业办学方向、设置新兴专业。另一方面,将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融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驱动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更加适应产业高端人才需求。所谓复合性,是指职业本科适应产业对多种技术复合、技术与技能复合等新的能力要求,开展跨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使学生拥有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所谓创新性,是指职业本科要注重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的培养,深度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重建课程体系。专业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课程质量是决定专业培养质量的核心。基于职业本科学校办学实际,要全程把握好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开发理念上,要坚持能力本位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等课程建设思路,对课程设置、实践体系和教学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目标确定上,要做好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接,将课程目标精准定位到专业对接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上,并统筹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让企业人员充分参与,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要求。在课程总体架构上,尤其要规避以学科知识为起点的课程论的影响,转变“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传统学科式的课程结构,着力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方向”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架构。


三是重配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职业本科建设的关键,是落实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任务的具体实施者。职业本科学校新增教师基本来源于精于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的普通高校,对于学科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熟悉程度高,容易将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带入职业本科的教学实践中。职业本科学校原有教师经过了多年职业教育体系的熏陶和实践,基本能够适应职业本科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需要,但在技术理论深度方面要予以重点提升。因此,建议通过以下举措优化职业本科师资队伍结构:第一,严把入口抓质量。教师招聘要面向既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又具备优秀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重点面向具有五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和工程师,甚至在某一领域长期耕耘的技能大师。第二,做好培训提能力。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通过参加一线项目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工匠精神和锤炼工程素养[5]。针对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新教师,要将一定时间比如半年或一年以上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作为开展教学的必备前置条件,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教师不能进课堂;针对理论深度不足的老教师,要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训,为教师访学进修提供便利,并以本科专业发展要求为依据,设定教师发展目标,经过培训不达标的教师应作出适当岗位调整。第三,项目拉动建团队。对比传统本科高校,职业本科教师团队建设是弱项,存在善于单兵作战、不善联合作战的现象,因应各种项目申报要求的临时性、拼凑性团队多,持久性、高聚合性的团队少。职业本科应切实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教学建设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建立健全教师团队发展机制,让单个教师发展与教师团队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提升教师教学、应用研发的团队作战能力。


四是重塑管理机制。目前的职业本科学校,均由高职专科学校发展而来。在专业管理机制方面,侧重于学校一管到底的一级管理模式,二级教学单位和专业办学自主权不足,办学活力难以激发。同时,专业间尤其是不同院系的专业间,缺乏协同机制,使职业本科培养复合性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建议职业本科在专业管理上建立纵横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方面,在纵向上,完善校院和专业三级治理体系,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将人财物分配权限下放给各级教学单位和各个专业团队,充分激发基层单元的办学活力。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建立二级学院、专业群和专业互通衔接的有效机制,在原有学校机构纵向体系基础上,建立相对灵活的以专业集群为基础,以跨学院的人才培养项目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的横向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纵横交错、并行不悖、协调高效的专业建设柔性管理体系,实现专业(群)间的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技术互补,推进教学与应用科研的双向互动提升,培养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节选自《职教论坛》2021年第3期